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双硬脂基胺Distearylamine CAS68037-98-9/CAS112-99-2

2025-04-29 21:2810

双硬脂基胺(Distearylamine)——化学百科全书


一、概述

双硬脂基胺,英文名为 Distearylamine,是一种常见的脂肪胺类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及工业添加剂等领域。其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十八碳链(硬脂基),因此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热稳定性。

分子式与基本信息

属性 内容
中文名 双硬脂基胺
英文名 Distearylamine
化学名称 N,N-二硬脂基胺 / Bis(stearoyl)amine
分子式 C₃₆H₇₅N
分子量 约521.98 g/mol
CAS号 68037-98-9(主要混合物形式)、112-99-2(纯品形式)
EINECS编号 268-043-1(CAS 68037-98-9)
外观 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或粉末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
熔点 50–60°C
闪点 >100°C

二、化学结构与性质

1. 化学结构

双硬脂基胺的结构由一个氮原子连接两个长链烷基(C₁₈H₃₇),属于叔胺的一种。其结构式为:

       CH₃(CH₂)₁₆CH₂
         
          N
         /
       CH₃(CH₂)₁₆CH₂

这种高度对称的结构赋予其优异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反应活性,同时也增强了其作为乳化剂和润滑剂的功能特性。

2. 物理性质

性质 数值/描述
外观 固体,常温下呈片状或颗粒状
密度 0.85–0.90 g/cm³
熔点 50–60°C
沸点 分解前约300°C
水溶性 极低(<0.1%)
油溶性 良好(可溶于矿物油、植物油等)
pH值(1%溶液) 9–10(弱碱性)

3. 化学性质


三、制备方法

1. 工业合成路线

目前双硬脂基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合成:

(1)脂肪酸与氨的缩合反应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硬脂酸与氨发生酰化反应,随后进行还原胺化得到目标产物。

反应式如下:

2 C₁₈H₃₆O₂ + NH₃ → C₃₆H₇₅N + 2 H₂O

(2)脂肪腈的催化氢化

将硬脂腈与氢气在金属催化剂(如Ni、Pd)存在下氢化还原,生成相应的胺类产物。

(3)季铵盐的热降解法

某些含双硬脂基的季铵盐在加热条件下脱去一小分子,生成双硬脂基胺。


四、应用领域

1. 化妆品行业 💄

双硬脂基胺因其良好的乳化性能和润肤效果,被广泛用于护肤品、洗发水、护发素、唇膏等产品中。

应用 功能 代表产品
乳化剂 稳定油水体系 护肤霜、乳液
增稠剂 提高粘度 发膜、面霜
抗静电剂 减少头发静电 护发素、香波
成膜剂 形成保护膜 唇膏、防晒霜

2. 工业润滑剂

由于其长链结构带来的良好润滑性能,该化合物也常用于金属加工液、润滑油添加剂中,起到减少摩擦、防止氧化的作用。

.$title[$i].

应用 功能 代表产品
乳化剂 稳定油水体系 护肤霜、乳液
增稠剂 提高粘度 发膜、面霜
抗静电剂 减少头发静电 护发素、香波
成膜剂 形成保护膜 唇膏、防晒霜

2. 工业润滑剂

由于其长链结构带来的良好润滑性能,该化合物也常用于金属加工液、润滑油添加剂中,起到减少摩擦、防止氧化的作用。

应用 功能
润滑添加剂 降低摩擦系数
防锈剂 形成保护膜
油脂增稠剂 改善流变性能

3. 表面活性剂与清洁产品 🧼

双硬脂基胺可通过与硫酸、氯甲烷等反应形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 双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DSDMAC),广泛用于柔软剂、消毒剂、织物调理剂等。

表面活性剂类型 特性
阳离子型 杀菌、抗菌、柔软
季铵盐衍生物 稳定性强、兼容性好

4. 其他特殊用途 🧪


五、安全与法规信息

1. 安全性评估

根据欧盟ECARF Institute及美国CTFA(现PCPC)发布的资料,双硬脂基胺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人体是安全的。

测试项目 结果
皮肤刺激性 无明显刺激(≤5%)
眼睛刺激性 轻微刺激,冲洗后恢复
致敏性 低致敏风险
口服毒性 LD₅₀ > 2000 mg/kg(大鼠,口服)

2. 环境影响

3. 法规标准

地区 相关法规 允许用途
欧盟 REACH条例 化妆品、工业
美国 FDA、CPSC 化妆品、外用药品
中国 GB/T 29601-2013 化妆品原料
日本 JCL(日本化妆品法规) 含有限量要求

六、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 📈

1. 全球市场规模

据MarketsandMarkets公司2023年报告统计,全球脂肪胺类化学品市场规模约为 72亿美元,其中双硬脂基胺及其衍生物占约 6.5%,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 9.3% 的复合增长率。

年份 市场规模(美元) 年增长率
2020 58亿
2023 72亿 6.2%
2027 98亿(预测) 7.5%
2030 125亿(预测) 8.0%

2. 主要生产商

公司 所属国家 主要产品线
Clariant 瑞士 表面活性剂、特种化学品
AkzoNobel 荷兰 季铵盐、胺类衍生物
BASF 德国 化妆品添加剂、工业助剂
Evonik 德国 特种胺类、硅酮类产品
万华化学 中国 胺类中间体、聚合物原料
南京威尔化工 中国 化妆品级双硬脂基胺

3. 发展趋势


七、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 回答
双硬脂基胺是否对人体有害? 正常使用范围内无害,避免大量吸入或摄入。
是否可以用于食品? 不推荐,一般仅限于外用和个人护理产品。
如何储存? 储存于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和强酸强氧化剂。
是否有替代品? 可用其他脂肪胺如N,N-二月桂胺、双椰油基胺等替代。
能否用于婴儿用品? 需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并通过安全测试。

八、总结

双硬脂基胺作为一种重要的脂肪胺类化合物,在多个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化妆品到工业润滑,从纺织柔软剂到油田化学品,其多功能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现代化工和日化产品中极为关键的原料之一。

随着环保法规趋严和技术不断进步,双硬脂基胺的研发方向将更加注重安全性、绿色环保和功能集成化。未来,它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展现出更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


📌 温馨提示:如需采购或进一步了解双硬脂基胺的具体技术参数、MSDS文档或样品申请,建议联系正规供应商或生产厂家,确保产品质量与合规性。


如需获取本文PDF版本或数据表格Excel文件,请联系客服邮箱或访问官网下载中心。📩📥


🎨 注:文中部分图标源自Font Awesome,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

业务联系:金先生183 2191 9902 微信同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配方设计中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选择
问题1: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聚氨酯(PU)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并使其在聚合物基体中

0评论2025-04-3014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相关的国内外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报告
提出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

0评论2025-04-3014

用于制造缓冲垫片和密封圈的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方案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在制造缓冲垫片和密封圈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答案: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

0评论2025-04-3014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中影响泡孔尺寸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探讨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有哪些应用领域?答案:

0评论2025-04-3013

间歇式与连续式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工艺流程对比研究
提出问题:什么是间歇式与连续式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问题描述:您好!我近在研究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但对间歇式和连续式这两种

0评论2025-04-3014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在家具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案: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微小气孔结构的技术。这种

0评论2025-04-3017

评估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制成品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问:如何评估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制成品的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答案一、引言聚氨酯(Polyurethane, PU)微孔发泡材料因其优

0评论2025-04-3014

提高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生产稳定性的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生产稳定性的过程控制策略研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控制来提高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生产稳定

0评论2025-04-3014

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其市场应用潜力
问题:什么是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有哪些特点?答案: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的化学特性和物理性

0评论2025-04-3012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工艺原理详解
问题1:什么是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案: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CO2)在

0评论2025-04-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