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N-3-Oleylamidopropyl Dimethylamine CAS109-28-4

2025-04-29 23:0940

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N-3-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百科资料全览


一、产品基本信息

项目 内容
中文名称 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 / N-3-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
英文名称 N-3-Oleylamidopropyl Dimethylamine
CAS号 109-28-4
分子式 C₂₃H₄₆N₂O
分子量 约 370.6 g/mol
外观 淡黄色至琥珀色液体或膏状物
气味 特殊脂肪胺类气味
溶解性 可溶于水,尤其在酸性条件下形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pH值(1%水溶液) 9~11

🔍 说明:
该化合物是典型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前体,广泛用于化妆品、洗涤用品及工业乳化领域。其结构中包含一个长链不饱和脂肪酰胺基团(源自油酸)和一个带有两个甲基的叔胺末端,在适当条件下可质子化生成季铵盐。


二、化学结构与性质

1. 化学结构解析

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的完整化学结构如下:

CH₃–(CH₂)₇–CH=CH–(CH₂)₅–CONH–CH₂CH₂CH₂–N(CH₃)₂

2. 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性质 数值/描述
表面张力(1%水溶液) 约 32~36 mN/m
HLB值 约 8~10(适合作为辅助乳化剂)
泡沫性能 中等偏高,泡沫细腻且稳定
稳定性 在中性至弱酸性环境中稳定;强酸或强碱下可能发生水解
毒理数据(LD₅₀大鼠口服) >2000 mg/kg,属低毒物质

📊 备注:
由于其两性结构特点,该化合物可在不同pH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电荷特性,具备良好的配伍性能,适用于多种配方体系。


三、应用领域

1. 日化与个人护理行业

📌 优势总结:

2. 工业与清洗领域

🔧 工业级推荐添加比例: 应用场景 推荐用量
洗涤剂 2%~5%
护肤品 0.5%~2%
工业清洗剂 1%~4%
金属加工液 1%~3%

四、合成路线与生产工艺

1. 合成原理简述

该化合物通常由油酸与N,N-二甲基-1,3-丙二胺缩合而成,反应过程如下:

油酸 + N,N-二甲基-1,3-丙二胺 → N-3-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 + 水

反应条件一般为高温(约140~180℃),并在催化剂(如钛系或锡系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酯胺化反应。

2. 工艺流程图示意

原料准备 → 缩合反应 → 冷却结晶 → 过滤纯化 → 成品包装

🔹 关键控制点:


五、安全与环境影响

1. 安全性评估

测试项 结果
皮肤刺激性试验 非刺激性或轻度刺激性
眼睛接触 轻微刺激,冲洗后恢复
致敏性 无明显致敏作用
生殖毒性 未发现显著危害
致癌风险 无致癌性报告

🌿 生态安全性:

2. 储存与运输建议

存放要求 运输规范
避光、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非危险化学品,按普通化学品运输
储存温度 ≤30℃ 防止受潮、进水
建议保质期 24个月(原封未启封)

注意事项:

.$title[$i].

2. 储存与运输建议

存放要求 运输规范
避光、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非危险化学品,按普通化学品运输
储存温度 ≤30℃ 防止受潮、进水
建议保质期 24个月(原封未启封)

注意事项:


六、市场与发展趋势

1. 全球市场规模(截至2024年)

地区 市场份额 主要用途
亚洲 45% 护肤品、洗护用品
北美 25% 工业清洗、油田化学
欧洲 20% 生态友好型日化
其他 10% 细分特种化学品领域

📈 增长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天然、温和、可降解成分的关注增加,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因其优异的安全性和多功能性,正在替代部分传统硅油和高刺激性表面活性剂。

2. 未来发展方向

✅ 替代传统季铵盐类杀菌剂;
✅ 开发纳米乳液体系中的高效乳化剂;
✅ 在植物提取物体系中增强稳定性;
✅ 用于绿色胶束催化体系研究。


七、相关产品与替代品比较

产品名称 功能 优点 缺点
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两性表面活性剂 温和、低刺激 成本略高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杀菌剂 强效抑菌 刺激性强、不易降解
油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 改良型两性剂 更佳泡沫、更温和 工艺复杂
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本品) 多功能调理剂 价格适中、配伍性好 需配合其他主表活使用

🧬 小贴士:
若需增强杀菌性能,可将其与少量阳离子杀菌剂复配使用,既能保留温和特性,又提升整体功效。


八、常见问题解答(FAQ)

问题 解答
Q: 该产品是否可用于婴幼儿护肤品? A: 可,但建议添加量不超过1%,并做皮肤斑贴测试。
Q: 是否会影响香精释放? A: 一般不影响,部分情况下可增强留香效果。
Q: 与阳离子聚合物是否兼容? A: 兼容性较好,建议先做相容实验。
Q: 加热是否会分解? A: 高温长时间加热可能引起轻微分解,建议操作温度<100℃。
Q: 是否有颜色变化的问题? A: 长期光照可能导致轻微变黄,建议避光保存。

💡 建议:
在实际配方中,请结合具体需求进行实验室小样测试,确保终产品的稳定性与感官体验。


九、结语

油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作为一种兼具功能性和安全性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前体,凭借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适用范围,已成为现代日化、清洗、工业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原料之一。在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推动下,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值得科研人员与企业广泛关注与深入开发。


📘 参考文献与资料来源:

  1. PubChem Compound Database, CID 73131.
  2. 《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
  3. REACH法规数据库(ECHA官网)
  4. 《精细化工中间体合成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5. 实验室配方手册(内部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 欢迎补充、指正或提出任何技术问题!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微信公众号:表面活性剂百科全书


️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实际使用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产品MSDS说明。

业务联系:金先生183 2191 9902 微信同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配方设计中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选择
问题1: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聚氨酯(PU)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并使其在聚合物基体中

0评论2025-04-3011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相关的国内外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报告
提出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

0评论2025-04-3011

用于制造缓冲垫片和密封圈的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方案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在制造缓冲垫片和密封圈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答案: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

0评论2025-04-3010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中影响泡孔尺寸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探讨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有哪些应用领域?答案:

0评论2025-04-309

间歇式与连续式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工艺流程对比研究
提出问题:什么是间歇式与连续式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问题描述:您好!我近在研究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但对间歇式和连续式这两种

0评论2025-04-3011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在家具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案: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微小气孔结构的技术。这种

0评论2025-04-3011

评估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制成品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问:如何评估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制成品的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答案一、引言聚氨酯(Polyurethane, PU)微孔发泡材料因其优

0评论2025-04-309

提高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生产稳定性的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生产稳定性的过程控制策略研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控制来提高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生产稳定

0评论2025-04-3011

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其市场应用潜力
问题:什么是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有哪些特点?答案: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的化学特性和物理性

0评论2025-04-309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工艺原理详解
问题1:什么是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案: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CO2)在

0评论2025-04-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