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i(Octyl/Decyl)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CAS68424-95-3

2025-04-30 00:0540

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i(Octyl/Decyl)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AS号:68424-99-3


一、基本概述 🧪

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英文名 Di(Octyl/Decyl)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是一种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两个长链烷基(辛基或癸基)、两个甲基以及一个氯离子作为抗衡离子。该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消毒杀菌、材料改性及相转移催化等方面表现突出。

化学名称:

CAS编号:

分子式:

分子量:


二、物理化学性质

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是一类具有典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性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其两亲结构(亲水头+疏水尾),该物质表现出良好的界面活性、乳化性、润湿性和抗菌性。

性质 数值/描述
外观 白色至淡黄色粘稠液体或固体(视浓度和温度而定)
气味 轻微胺味
密度(20℃) 约0.95–1.05 g/cm³
pH值(1%水溶液) 5.0–7.0
溶解性 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熔点 因配方不同略有差异,通常在30–60℃之间
表面张力(1%溶液) 约25–35 mN/m
HLB值 约10–13(亲水亲油平衡值)

该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常温下可长期储存;但在强碱性或氧化性环境中可能发生部分水解或降解。


三、合成方法 🔬

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合成:

方法一:叔胺与卤代烷反应(两步法)

  1. 第一步:制备中间体叔胺

    • 将辛基或癸基胺与过量甲醛在酸性条件下脱氢缩合生成仲胺;
    • 继续与另一个烷基卤或氧化物进行烷基化反应,形成叔胺中间体。
  2. 第二步:季铵化反应

    • 使用氯甲烷或硫酸二甲酯对叔胺进行季铵化;
    • 终产物为带有两个长链烷基和两个甲基的季铵盐。

方法二:一步法直接季铵化

️ 注意:实际生产过程中,为提高收率和选择性,常使用催化剂如碘化钠、相转移催化剂等,并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


四、应用领域 🧴🔬🏥🏭🌿

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被广泛用于多个行业。以下是其主要应用方向及其在各领域的功能特性。

应用领域 功能特性 典型用途
消毒杀菌 强效广谱杀菌剂 医疗器械消毒液、公共场所清洁剂、宠物护理产品
表面活性剂 优良润湿、乳化、分散能力 清洁剂、洗发水、沐浴露、工业清洗剂
相转移催化剂 加速非均相反应 有机合成、药物中间体制备、聚合反应
织物柔软剂 提升纤维润滑性与柔软感 柔顺剂、洗衣液添加剂
油田化学品 防腐、破乳、缓蚀 钻井液、压裂液、防垢剂
农药助剂 增强药效与附着性 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配方
造纸工业 提高纸张强度与抗水性 纸张增强剂、施胶剂
涂料与树脂 改善涂层附着力与流平性 水性涂料、环氧树脂改性

五、安全性与环保性 🛡🌍

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化学品,了解其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至关重要。

5.1 毒理数据

项目 数据 来源
LD₅₀(大鼠,口服) >2000 mg/kg OECD测试报告
LC₅₀(鱼类,96小时) >100 mg/L EPA数据库
刺激性实验 对眼和皮肤有轻度刺激 MSDS资料
生殖毒性 未发现显著影响 WHO评估

5.2 环境行为

特性 描述
生物降解性 中等偏慢,需特定微生物参与
吸附性 易吸附于土壤颗粒,迁移性较低
持久性 在自然环境下可缓慢降解
潜在生态风险 高浓度排放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短期毒害

5.3 防护措施


六、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

6.1 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对抗菌产品需求的增长,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行业报告显示:

年份 全球市场规模(亿美元) 增长率
2020 18.6 ——
2021 20.1 +8.06%
2022 22.3 +10.95%
2023 24.7 +10.76%

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以上,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8.5%

.$title[$i].

年份 全球市场规模(亿美元) 增长率
2020 18.6 ——
2021 20.1 +8.06%
2022 22.3 +10.95%
2023 24.7 +10.76%

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以上,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8.5%

6.2 区域分布

地区 市场份额 主要驱动因素
北美 25% 医疗卫生与日化产业发达
欧洲 20% 环保法规严格,推动绿色替代品发展
亚太 40% 人口基数大,制造业活跃
南美 & 非洲 15% 工业化初期阶段,需求增长迅速

6.3 发展趋势


七、产品参数对照表 📊📋

参数 标准指标 测试方法
外观 淡黄至无色透明液体 目测法
含量 ≥30%(活性物) 容量分析法
pH(1%溶液) 5.0–7.0 pH计
氯离子含量 ≤8.5% 硝酸银滴定法
游离胺含量 ≤0.5% 滴定法
表面张力(1%) ≤35 mN/m Wilhelmy板法
热稳定性 120℃下保持稳定 DSC测试
微生物抑制率(1h) ≥99% ASTM E2149标准

八、常见问题解答

Q1:什么是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

A:这是一类阳离子季铵盐,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和表面活性,广泛用于消毒、清洁和工业助剂等领域。

Q2:是否对人体有害?

A:在推荐使用浓度下是安全的,但长期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或呼吸道不适。

Q3:如何储存?

A:建议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处,避免阳光直射,密封保存。

Q4:能否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

A:可以与非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但应避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用,以免产生沉淀。

Q5:适用于哪些消毒场景?

A:适用于医院、幼儿园、食品加工厂、公共厕所等多种需要高效杀菌的场所。


九、结语

双辛/癸基二甲基氯化铵作为一种重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凭借其优异的杀菌性能、良好的界面活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与环保意识的提升,未来该产品的研究将继续朝着绿色环保、多功能化与智能化方向迈进。

无论是从基础科研还是工业应用的角度来看,深入理解其结构、性能与应用机制,都将有助于推动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成果的涌现,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安全、高效的化学品解决方案。


📘 扩展阅读建议

📍如需获取产品MSDS、检测报告或样品,请联系专业供应商或生产厂家。

业务联系:金先生183 2191 9902 微信同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配方设计中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选择
问题1: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聚氨酯(PU)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并使其在聚合物基体中

0评论2025-04-302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相关的国内外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报告
提出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

0评论2025-04-302

用于制造缓冲垫片和密封圈的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方案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在制造缓冲垫片和密封圈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答案: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

0评论2025-04-302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中影响泡孔尺寸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探讨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有哪些应用领域?答案:

0评论2025-04-302

间歇式与连续式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工艺流程对比研究
提出问题:什么是间歇式与连续式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问题描述:您好!我近在研究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但对间歇式和连续式这两种

0评论2025-04-302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在家具和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
问题:什么是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案: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微小气孔结构的技术。这种

0评论2025-04-302

评估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制成品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的方法
提出问题问:如何评估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制成品的压缩永久变形性能?答案一、引言聚氨酯(Polyurethane, PU)微孔发泡材料因其优

0评论2025-04-302

提高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生产稳定性的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生产稳定性的过程控制策略研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控制来提高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生产稳定

0评论2025-04-302

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其市场应用潜力
问题:什么是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它有哪些特点?答案:可降解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氨酯材料的化学特性和物理性

0评论2025-04-302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的工艺原理详解
问题1:什么是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答案: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聚氨酯微孔发泡技术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CO2)在

0评论2025-04-303